王树生教授线上手风琴教学班级研讨会纪实

转载 天音手风琴  2020-03-30 20:54:17  阅读 2822 次 评论 1 条

日前,天津音乐学院手风琴键盘系王树生教授,在网课之余,针对手风琴演奏中的“边沿现象”、“训练及演奏四要素——看---想”、“训练技巧的最佳方法”三个话题,发起了班集体线上手风琴教学研讨会。从本科一年级到研究生二年级共计14人,大家积极响应,结合平日听课、练琴、赛事,从多角度发表了个人见解,畅所欲言。

360截图20200414205419014.jpg


王树生


同学们好!

开学已四周,同学们宅家练琴坚持网课,总体感觉都很努力,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特殊时期打乱了授课计划,影响了学习效果,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为了提高练琴效率,我给同学们出几道思考题,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帮助。请同学们以文字方式在群里发表看法,说出自己的观点。

1.边沿现象。请说出演奏中哪些部位是边沿,比如两个乐句之间、风箱转换过程等,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出与音乐无关的边沿现象。

2.请思考训练及演奏四要素 ----看、听、思、想。看是读谱,要仔细阅读谱面的标记;听是倾听,学会倾听,演奏时倾听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倾听演奏家的演奏,从中学习人家的长处;思是思考,是演奏前对作品的研究和设计,是理性层面安排;想是想象力,想象力属感性层面,音乐的表达要有想象,缺乏想象力的演奏没有生命力。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对四个要素延伸思考。

3.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训练技巧的最佳方法。如手指触键的最佳方法,

通过哪种方法训练有效果,手指触键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指尖、放松、支点?

总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同学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请同学们练琴之余对上述问题加以思考,在群里发表看法,大家展开讨论,形成良好学术氛围。

这是我给同学们留的作业,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2020326

董禹琛(研一)

1.边沿现象,乐曲每个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指触键以及离键的力度控制,我认为在演奏中解决边沿现像的核心首先要慢速,看清乐谱中的每一处标记,其次,在每段之间的衔接上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风格的掌握,速度的变化。

2.对训练及训练四要素的思考,演奏一首作品前,查阅相关视频资料,对照乐谱,观摩演奏者对乐曲的风格把握以及技巧音色情感等方面的控制;听老师的讲解及不同风格的演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思考在考试或舞台表演中如何增强乐曲的把握性,把平常练习的内容充分表现在舞台上,我认为平日扎实,有意识的背谱非常重要,在练习时设计好乐曲中的呼吸、运气、意念、听觉、控制神经等等。此外,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提前计划应对舞台上发生的突发状况;想,要关注声音与内心之间的协调。深刻的体会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怀。

3. 训练技巧时首先,手指要刻意抬起,手腕,手臂放松,指尖用自然重量发力练习非连音或者贴键盘感受手指之间的重量转移。其次,配合手指的爆发力,在自然重力的基础上,手指抬起,集中力量,用较快的速度击向琴键,下键后立即放松。两种练习方法均由慢到快,用耳朵听并对比发出的每一个音的音色。

李堃 (本一)     

1.边沿现象:对于平均律来说,气口的重要性,两个乐句之间的衔接,应该尽可能的保持音的完整性,演奏中的状态都要必须是适当的高度集中,如果精神过于集中的话可能会破坏平时的自然习惯,从而导致演奏中断,像是四声部的平均律,尽量要做到每一个声部线条的平稳性,把握好气口,不要破坏平均律线条的优美,学会聆听,其他曲子也一样,其次是风箱的转换,要养成提前有意识做好换风箱的准备。

2.从思想以及演奏四要素来看,我觉得大多数的音乐作品它的思想基础是乐句,以巴赫为例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每一段的调试调性来体验作者的表达,以及要分清主题,答题与对题,包括出现的织体、和声的变化 。看(也可以说是判),也就是读谱,读谱是大脑对作品形成最初印象,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第一阶段,在读谱过程中视线应该以一定的速度移动,通过思维高速准确的转换音符的位置,强弱,节奏,指法等;听,学会倾听,我觉得内心听觉十分重要,它其实是由看到想的一个过程,在演奏时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把作曲家用一系列音乐符号表达的音乐变为充满灵魂的音乐,以最佳的听觉效应展现给观众;思,目前手风琴作品数量有限,二度创作十分重要,以平均律为例,我们平时的谱子都是钢琴版本的,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左右手合理安排声部,才能做到旋律平稳进行,左手也存在指法是否能合理安排的情况,是否在左手够不到的情况下能巧妙的运用传统低音或者辅助键的问题,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二次创作反映出来的问题,另外,风格上的二次创作,对音乐旋律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进一步对曲子的曲式、和声进行深度分析;想,想象力对于一个演奏者是在品味上的提升,一个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除了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还能想象到具有立体感的画面,有的时候是形象,有的时候会是风景等等。

3.技巧训练,我觉得针对于速度比较快的乐曲也好还是平均律等,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放慢速度,因为放慢速度背谱演奏,速度放的越慢,在演奏过程中有可能会形成思维疲倦,从而导致会出现谱子断篇等现象,针对于快板的旋律,我们的手指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训练,第一种用手指尖击打琴键,高抬手指,第二种是轻弹,手指几乎不用力,第三种是贴键练习,我觉得无论是乐曲还是练习曲,左右手手指的力度不同以及下键深度不同,都会给聆听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演奏过程中以及平时的训练,手指可以保持一个放松状态,但不是松懈,在演奏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避免手指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会导致演奏完后还把力气加在小臂上。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手位,做到心中有数,手下有余,针对于练习曲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附点节奏来进行练习,或者运用不同速度去练习,也许会提高练习曲的练习效果。

康梦瑶(研一)


1.边沿现象:乐句和乐句之间的呼吸衔接会产生边沿现象,换风箱特别是回风箱的时候容易产生边沿现象。书法里笔触的曲线方向改变时会发生边沿现象。解决方法:练琴时提前计算出换风箱的位置,尽量不在音符紧凑的地方换风箱,回风箱要快,动作要小,风箱不能晃。

2.训练及演奏四要素:看:读谱要仔细,在摸一个新曲子时不仅要看音,谱面上所有的表情记号,专业术语都要看到并且随着练琴做出来;听:自己练琴时要听自己拉琴的音色音质,曲子不熟练之前先听听演奏家的不同版本,听熟后再练习,在自己练熟后录音,录音里会体现出很多自己听自己拉琴时听不到的问题。思:提前了解作曲家和作曲背景,了解乐曲意义,练琴时带着这些内容练习,提前把曲子的乐句乐段分好,提前设计好换风箱的地方,带着头脑练琴。想:乐曲又要音乐表现力,比如演奏《眼泪》这首曲子时,就要想象人在哭泣,抽抽搭搭的感觉,大串音阶跑动就好像人的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3.训练技巧:对于我现阶段来说手指力量比较弱,所以我会偶尔在钢琴上练习哈农提升手指力量;在练习乐曲时手指贴键跑动,胳膊手腕放松,手掌也放松放平,支点放在手指二关节,跑动时动作越小越好,力量全放到指尖。

金浩月(本一)

1. 边沿现象,在风箱转换过程中尤其是回风箱时比较明显,在回风箱时胳膊用力,在开风箱的最后一个音演奏完以后快速有力平稳的回风箱,手臂把风箱住一点。

 2.①看,看谱子连段处,音乐术语标记,练新的曲子认真看每个周音的升、降、还原、避免出现错音,看谱子中的每个细节。听,听自己演奏可以选择录音,录像;自己演奏时也要倾听自己的音乐,头脑清晰,发现自己演奏过程中的不足。比如:错音、渐强、渐弱、表现力等。听演奏家的录音、录像,与自己的演奏比较,找到自己没有做到位的地方。思,思考作品每个乐章所要呈现的意境,比如:欢快活泼、忧伤、幽静等。想,想象力,根据作品背后的意境、故事展开想象,演奏时结合谱子中的标记,演奏前先将自己进入意境当中。

 3.手指触键,慢速度的高抬指训练和有力量的低触键(像钉钉子一样)训练,可以使手指变得更有力量,这样在快速中也可以比较稳。手指第一关节、指尖用力,手掌、手腕、手臂放松,在练习曲的练习当中,还可以用前附点、后附点、有惯性的强调一个重音这些方法训练。风箱拉结实,手指有力度。


乔烁淇(本四)

1、边沿现象:在乐句的结束与下一句开始的衔接部分,和作品中需要使用下颚换变音器的地方,皆容易被忽视。我认为这些地方需要单拿出来慢练,并且在练习过程中与呼吸结合在一起,使一切行为与音乐紧密结合,为了音乐而服务。

边沿现象不仅体现在演奏中,作为一名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从走上舞台起就要体现出优秀的专业素养。自认为微乎其微的动作皆会被台下观众数倍放大,从而影响整个舞台。所以在平日也要经常给自己录像,看看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2、训练及演奏四要素:看,读谱要细致。在拿到作品的第一时间要先听,首先了解作曲家背景以及作曲背景,听音频,对曲子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在之后练习的时候,要聆听自己弹奏出来的声音,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全曲练习过后,对整体进行录音,找到平时发现不了而录音体现出来的问题。

思,要思考在谱面上没有写出来,但是需要特殊处理的部分,比如我现在正在练习的斯卡拉蒂297,其中的装饰音就是需要提前去思考的地方。同时在弹琴的时候要保持清晰的头脑,要思考每一个处理细节,以及整个曲子的布局,需要考虑清楚。

想,要对整个曲子有一个想象,它抒发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感,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要尽量的可以把自己融入曲子,才能传达给听众更好的效果。

3. 技巧训练:速度较快的曲子首先需要慢练,在慢速的条件下把每个音做清楚。在之后逐渐加快速度时,要注意把手的动作放小。平时的手指尖练习可以慢速高抬指练习,在慢速的条件下高抬指,感受指尖触键。在练习的时候也要保持手腕放松,手臂放松,但是要保证内紧外松。可以把大拇指支撑在琴侧面作为只点练习。

张雅萱(本三)

1.边沿现象 在生活和音乐中有许多边沿现象,比如临近人的视野有可视的角度和范围的边界,在音乐中,边沿现象出现于乐谱中小节最后的几个音,临近换风箱过程的几个音。这些音在演奏过程中容易被忽略。好的处理方法是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练习,更好的设计演奏中换风箱的时机,注重边沿现象会使音乐节奏更整齐,音乐演奏更完整。

2.训练及演奏的四要素 看,需要我们在看谱时更加仔细与认真,要更准确的掌握音符的时值,节奏等。听,音乐注重听觉的刺激,演奏者也要在练琴的过程中认真倾听自己的音乐,可以让自己发现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开始演奏前做好倾听自己音乐的准备,会让自己更好的进入状态。思,理性的思考对于演奏出音乐的内涵非常重要。通过对作品背景,作曲家生平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的贴近作品,更有利于音乐风格的把握。想,想象力在演奏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好的想象力会使音乐更加生动,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演奏者独特的思考和理解。

3.训练技巧的最佳方法  我认为经常练习音阶和琶音等基本功训练,可以提升对键盘的熟悉。练习车尔尼599等练习曲,可以在演奏乐曲中有难度的地方更加流畅,也可以使演奏者在上台时有更稳定的发挥。

黄嘉楠(本二)

1.边缘现象:在两个乐句中间需要换气,气口的地方,以及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中,上一小节与下一小节的连接皆为边缘现象。我认为在以上提到的地方需要单独抽出慢练,在练的时候要仔细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也可以录音听。

2.训练及演奏四要素:

看,在看谱子的时候需要看的不止是音符,还有谱子上的所有标记,专业术语并随琴弹出。

听,首先了解作曲家背景以及作曲背景,听音频,对曲子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在之后练习的时候,要聆听自己弹奏出来的声音,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全曲练习过后,对整体进行录音,找到平时发现不了而录音体现出来的问题。

思,要思考在谱面上没有写出来,但是需要特殊处理的部分,比如我现在正在练习的斯卡拉蒂297,其中的装饰音就是需要提前去思考的地方。同时在弹琴的时候要保持清晰的头脑,要思考每一个处理细节,以及整个曲子的布局,需要考虑清楚。

想,要对整个曲子有一个想象,它抒发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感,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要尽量的可以把自己融入曲子,才能传达给听众更好的效果。

3. 技巧训练:速度较快的曲子首先需要慢练,在慢速的条件下把每个音做清楚。在之后逐渐加快速度时,要注意把手的动作放小。平时的手指尖练习可以慢速高抬指练习,在慢速的条件下高抬指,感受指尖触键。在练习的时候也要保持手腕放松,手臂放松,但是要保证内紧外松。可以把大拇指支撑在琴侧面作为只点练习。

冯可心(本二)

1.边沿现象  边沿现象主要出现在乐句之间的衔接和风箱转换处。我认为乐句就像人说话的顿挫,有气口,是音乐的语言。要先理解乐段,明白乐句的划分,知道哪里需要换气,演奏时要有提前量。对于风箱转换处的边沿现象,首先要做好风箱的设计,其次换风箱要又快又稳,比如要避免先向外使劲来借力回风箱的动作以及靠身体晃动来带动风箱的坏习惯。

2.训练及演奏四要素  看:读谱其实是与作者的交流,要注意连断、抬手、重拍以及各种音乐术语和标识。王老师讲过在读谱和演奏的过程中,80%是尊重作者,20%是与作者对话,即可以根据作品风格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

听:自己没有倾听的演奏可以说是没有用心的演奏,先听才能更好地表达。借助录音录像去发现盲点,比如吞音的问题,多关注细节,完善演奏。

思:首先要了解作品,对作品的设计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去完成,比如风箱、指法,一些音乐的处理。在演奏时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

想:想象力为演奏注入情感。在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看、听、思的基础上去抒发,用演奏去描绘画面。

4. 技巧训练  基本功方面,我的手指力量较弱,通过在钢琴上练习音阶去体会指尖发力的感觉;对于难点单独拿出来反复练习;需要快速跑动的地方采用变换节奏、速度以及触键方式的方法来练习。还有抖风箱的技巧,通过慢练来形成控制风箱的习惯,让声音更干净清脆。

马瑞(本三)

1:边沿现象,风箱其实就是生活中的节奏,没有说开风箱与和风箱的比例是完全对称的,需要自我的调节,自我的把控,万物都有节奏,换好风箱的契机就好比生活中找好进入下一阶段的节奏,而不是忙乱的,胡来的。2:看谱,看谱是对曲子的了解,明白作者的心思,尤其是节奏与时值,坚定不移的节奏与一丝不苟的时值,才有乐曲的味道与原声。听:多听演奏家的音频,善于勤听,勤于思考。多听多想,注意小细节,根据演奏家的模式、适当的去改变自己。思:要考虑乐曲中的音乐记号,要时刻具备冷静的判断,把技能提到最高,有最佳的演奏本领。想:尤为重要,脑子里时刻都要有音乐,在音乐中勤听,在音乐中思考,在音乐中如何提升自己。3:手指技巧训练:键盘琴中有音阶,琶音,哈农,巴扬琴同样可以通过练习半音阶,音阶、琶音来训练手指的基本功,巴扬琴的半音阶是排列非常适合跑动练习,变换方式,脑子不单一,在大拇指、食指,中指都有力的前提下去训练自己的四五指,让每个指头有明显的独立性,对音乐的把握,把控做到最佳。

陈鉴卓(研一)


第一个问题:边沿现象是在作品练习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同时我认为也可以理解为对乐曲部分细节的理解与处理。在我目前疫情期间的练习中遇到的这类问题有:

1、在长乐句的处理中风箱的转换应在考虑乐句完整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到换风箱时的指法与手位,比如风箱大幅度拉开后回风箱时如果左手手位过于靠下不方便受力,就不要安排这里的回风箱。类似这样的地方都应该从乐句线条、呼吸节奏、手指技巧等方面综合考虑,反复尝试对比后确定一个最佳方案并加以练习。

2、一般我们课下的练琴内容不止一首曲子,同时几首曲子熟练程度也不一样,在开始练习前就要先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练琴时间安排好每一部分的练习长度,做好计划提高有效练琴时间的效率保障。

第二个问题:看、听、思、想,这四者首先是密不可分的,像凳子的四条腿缺少任意一条都会使我们的演奏根基不稳,但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我们练习的进程。

1、看:首先指看谱,一定发生于所有的练习与演奏行为之前,认真阅读谱面上所有要求和标记,把还不认识的标记或术语查清楚方便后面的弹奏。其次,是在练习之后,查阅相关的的研究论文和视频资料,在有了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吸收前人的经验继续进步。

2、听:倾听是我们演奏中需要长期培养的一种意识,从基础的音准节奏到音色触键处理,听觉意识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演奏规格的提升,最终要把倾听转化为演奏过程中的投入以达到最佳的演奏

3、思:是对作品深度理解甚至二度创作的阶段,但这里所谓创作是在尊重作曲家及创作背景的原始意图下,考虑怎样使演奏更贴合我们现当代手风琴表现力的突出,例如利用我们手风琴拥有大量变音器、音色多变的特点,模仿作曲家在曲目创作中运用的器乐,发挥特长。

4、想:这里我理解为一个曲子的故事性,一个完整的作品通常更像一本书、一首诗、一幅画... ...演奏过程中对于故事的带入会让乐曲的线条性更丰满,富有灵魂、充满生机。

第三个问题:通过上学期练习平均律时对于左手跑动不顺问题的解决,我意识到手指的放松对于快速跑动过程中的重要性,降低手指的紧张与疲惫感,并辅助慢练和指尖力量的集中,多加练习和聆听感受慢慢就会提高对于乐曲的把握程度


王晓鹏(本三)

一、边沿现象                                 

我认为音乐中的边沿现象可以分为谱面上的边沿现象与演奏中的边沿现象。 谱面上的边沿现象可以分为乐章与乐章、乐段与乐段、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边沿现象。乐章与乐章之间的边沿好似阡陌小路尽头忽映眼帘一幅田园美景;又像平缓流淌的小溪前方突然出现峭壁悬崖。体现不同时段不同的整体情感变化,引人期待又有所遐思。乐段与乐段之间的边沿好似湍流不息的江河上中下游不同河段所带来的各种递进感受;又像是车水马龙的桥架上四通八达的环弯转变,变化丰富而又合情合理、井然有序。而乐句与乐句之间各种微妙的边沿变化好似一望无际的原野时而陇起时而塌陷的起伏涨落;又像是一场漫天瓢泼大雨中一处拨开乌云的静谧晴朗。虽然变换莫测但整体倾向于主题表达,万变不离其宗。这种谱面边沿现象正是乐谱中一个个情感、力度、速度的音乐术语标记,让人有迹可循的一步步踏过前人留下的足迹最终将乐曲谱面融汇贯通,各种边沿变化烂熟于心。而演奏中的边沿现象,我想对于手风琴来说应该就是一次次提前规划好的风箱处理或是应变好临场的突发状况。风箱作为手风琴的肺,作用巨大不言而喻,每一次风箱的开合更替都应是自然、合理的规划。如巴赫的部分赋格作品还有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等每个小乐句之间存在极为明显的对称性或是相似性。我们便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规律设计风箱变化,从而规避甚至运用这种演奏中的风箱边沿现象。有些大型乐曲作品写作则难以寻其规律,我们就要静下心来不断琢磨其中“破绽”,伺机见缝插针,从而不露端倪的完成呼吸变换。当然这需要一次次不断的耐心尝试与经验积累:比如录音进行回放,在排除视觉干扰情下“盲听”自己的演奏,看看能否还原自己的每次风箱变化;或是对照镜子练习观察风箱更替是否突兀、风箱是否摇晃、时值保持是否足够等。如此反复即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处理水平、加强谱面理解能力。而临场的突发状况则涉及到从上台前的准备动作到所有曲目展示完毕的一切的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克服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表演经验以及舞台阅历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素质,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提高自己的竞技状态。                    

二、训练及演奏中的四个要素:看、听、思、想。                  

看在于目之所及一切形象;一是观看,看谱面上的所有音符、术语、记号需要我们反复对照练习,不可偷懒弃谱、自我感觉良好。二是回看,看自己的演奏过程,存在哪些问题,逐句逐音分析,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一次好过一次。三是看望,结合前两点总结自己优势与不足,规划好以后的演奏路线以及练习方向。         

听在于用耳朵接受;倾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感受不同风格的作品,让自己逐渐接受、认同,达到不断学习的过程;听从老师的讲解与纠正,转化为自己的记忆与理解;听取他人的意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尊重每一个给自己意见与建议的人。     

思是分析、是推理、是判断所有在乐曲表象下的隐藏内容;思考各处演奏所要表达的内涵,思索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活动与感受,思辨相同曲目不同风格技巧的演奏方式适合自己与否。                                           

想是想象力;在一遍遍周而复始的演奏中不断赋予其崭新的意义与联想,不让自己因为练习的枯燥而形成麻木。                              

训练各种技巧的方法            

比如抖风箱的练习;练习抖风箱时我发现对于120贝斯的左手,完全可以有两种甚至更多的键位选择,因为抖风箱的发力点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应该找到更好的发力方式,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省体力而又不丢失表达效果。   

再比如触键的练习;音高的不同亦或变音器的改变都会带来触键“软硬”的改变,尤其是左手较为明显。所以我们应该在练习时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提前预设好不同状态的力度表达。当然,技巧并不是完整把握乐曲的“捷径”,最好的技巧应该是一遍又一遍反复的练习而自然形成的流利。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练琴也应当是如此吧。                            

梁佩欣(研二)


大家好,结合王老师给的提示,我对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1.边沿现象。我暂时能想到的边沿现象在手风琴演奏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两个音之间;

渐强后突弱的转换过程;

滑音下键深度的控制。滑音能否演奏好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手指下键的深度。巴扬琴键钮下键的最大深度只有3毫米(以07牌巴扬手风琴键钮下键深度为例),这需要手指力度控制得非常精准才能把下键深度控制在0毫米和3毫米这两个边沿内的某一个高度,这个某一个高度可以是1.5毫米处,也可以是2毫米处,在不同的演奏要求下(比如滑音的时值、强弱),需要的下键深度是不一样的。这个某一个高度是我们要寻找的边沿。这需要我们在演奏滑音之前了解并感受下键的力度,感受在多大的力度时下键深度为多少,进而能更好地演奏滑音。

2.训练及演奏四要素 ----看、听、思、想。

看。看谱,看资料文献,看美景,看电影,看生活百态。

听。听自然界的声音,听大师演奏的声音,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思。思作曲家所思,思听众所思。

想。想象场景,想象情节,想象演奏的音乐,想象台上的感觉。

3. 手指触键训练与滑音下键深度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就上面说的演奏滑音为例:假设A键钮为演奏滑音的键钮,B键钮为非演奏键钮。演奏手指2指放在A键上,非演奏手指3指放在B键上。B键钮作为参照物的同时也是整只手的支点。手指2通过手指3来感受下键的深浅,以此来控制手指2的发力大小,进而控制下键的深度。手指触键分为沉底式触键和不沉底式触键,不沉底式触键更适合演奏欢快活泼的乐曲或段落。通过控制下键深度的练习,记住所需下键深度的手指感觉,对练习触键是很有帮助的。


徐荣佳(研二)

我对三个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1.边沿现象:在两个乐句的衔接过程中风箱的运用极为重要,有些速度较快的作品会在这种连接处需要切换变音器或左手转换管,再加上风箱的快速运动,使其容易出现失误,需拿出来单独慢练,并把每一处切换变音器的动作尽可能化到最小。其次在练习过程中需考虑作品的音乐性,每一处的呼吸,要使听众听得舒服。

2.看:练习新作品前要仔细看谱,把谱面上的所有标记及音乐术语翻译出来。要看节奏并在练习前唱谱打节拍,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更好的把握节奏型。正如王老师说过的"坚定不移的节奏"

听:在演奏中首先要学会听自己的声音,听音色,听强弱,注意细节。可以录音去找自己与演奏家演奏中的不足,从而引发对作品更深一步的思考。

思:了解作品的风格特征,思考如何将作品更具表现力的演奏出来,认真标注指法或风箱,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到良好的把握性。


想:丰富的想象力能为作品加入新的色彩,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将听众代入进去。

3.技巧训练:每日首先要进行音阶练习。在作品的练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慢练,避免练习中速度过快,造成的肌肉记忆。要在慢练中做到指尖触键,每个手指要站住,也就是保持独立性。把握每个音的颗粒感。并将练不熟、较困难的片段单独拿出来练习,这样的练习效果我认为会更好一些,把握性也会相对提高。 

王树生

今天收到所有同学的回复,非常好!看得出大家动了脑筋,我再仔细看看之后回复大家。

简单说,边沿既是两者之间;现象既是两者之间结合部出现的普遍问题。

在演奏中,乐句之间、小节之间,音组之间、强弱之间等位置常常出现的问题。

举例:以四个音为一组,第四个音容易出问题;以八个音为一组,第八个音容易出问题;强弱乐句之间,句子的最后部位容易出问题;风箱开关之间换风箱前容易出问题等等。这些边沿部位了解的越多越好。

现象是手风琴演奏中上述部位普遍出现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意识,是意识出了问题,简单说就是无意识。无意识状态下演奏常常出现边沿现象。和无意识形成对照的是有意识。有意识是在已知情况下演奏,无意识是在不知道状态下演奏。我们很多问题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

正确的意识是演奏的指导思想,有了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正确的演奏。无意识容易产生无序状态,在无意识状态下演奏边沿现象便产生了。

演奏中应始终关注边沿现象的存在,并克服边沿现象产生的影响。

解决边沿现象是提高音乐规格的关键。当我们注意到边沿现象后,意识便产生了,便会意识两个乐句之间、两组音之间、强弱变化之间、风箱转换之间的问题。意识到边沿问题很重要,会使我们少犯错误。意识到边沿现象后更重要的是怎样克服它。克服边沿现象方法是首先要找到边沿,在边沿处加以警觉,在之后训练中有意识地操作,这个操作过程是,预感—— 控制 —— 操作 —— 完成,这个过程的完成靠倾听监控。

其实,自然界中边沿无处不在。任何物体都有边沿,大到天体,小到颗粒。物体间,如距离、交接、交替,转换、比较;时间概念中,如节律、节奏、节拍,律动、时值等。对自然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演奏的提高。在学术界,国家提倡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研究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因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更加理性,它是靠论据(数据)证明论点的可靠性。

在2020特殊时期催生出的网课,打破了线下“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共同利用便捷的通讯方式,源源不断的网络资讯,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思考深度和理性认识。

未来的学习模式还有很多探索空间······

本文地址:http://www.cgsfq.com/post/50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朝刚手风琴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天音手风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胡子
    胡子  @回复

    这个过程,这篇文章太棒了。众多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多维度诠释剖析了老师主题,让我们业余爱好者更加透彻地理解。希望这样的课程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