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ynasLevickis据称是个天才。出身普通,2010年22岁获得“立陶宛达人秀”冠军,顷刻间一跃成为环球唱片的签约音乐家。
MartynasLevickis在8岁时开始在Šiauliai音乐学院接受严格的手风琴教育,在立陶宛、美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波兰、爱沙尼亚和秘鲁参加比赛并获奖。2004年Martynas成为第一位获得立陶宛‘Queen Morta’奖的手风琴家。他曾在立陶宛与几个室内音乐管弦乐队联袂表演,在英国他曾参加BBC 音乐会、BBC交响乐团和伯明翰交响乐团的演出。还曾在BBC的特别受欢迎的‘The One Show’节目中出现,2009年闯进了‘Lithuania’sGot Talent’比赛的半决赛。(内容选自网络)
回想起来,他到底是哪里跟观众合拍,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的操办了今天这样的入场式?助理的白色手套,现场经理的毕恭毕敬,整个乐队熄灯对比他白色沙发的闪耀。
马蒂内斯以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维瓦尔第《四季》之“冬”出道,经Lady Gaga的《Telephone》、水果姐Katy Perry的《忽冷忽热》,再到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命运之力》(草民尤其推荐这首,潸然泪下不骗你),马蒂内斯的音色一直是丰富而细腻的。不是那种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察觉的欲说还休——他的手风琴在乐队的呼应和衬托下犹如一缕银亮色,你不用担心会错过他的出现,更不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忘记了乐队。
马蒂内斯的选曲是很巧妙的。他选择音乐史上最动人的旋律,最感人的故事,用精心设计的音色装饰,不用华丽的技巧陪衬,越是高亢就越是婉转的处理,把手风琴恰如其分的放进管弦乐队的怀抱,彼此依托辉映。到底是旋律动人,是故事动人,亦或是演奏家动人,再或者是手风琴动人?
除非是音乐评论家,否则很难仅用演奏技巧来评价他的水准。自小多年的古典做派严苛训练,奠定了他追求乐器音色的坚实基础,成名十年以来与各路顶级乐团合作更是长足发展了他对交响曲、歌剧的理解和思考。古典音乐的身影虽然在电影配乐中频现,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听众却越来越少的走进音乐厅正襟危坐欣赏歌剧。古典乐团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手风琴这件诞生以来一直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乐器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用武之地。用簧片弓弦唇齿指尖的交错感染浸润,用流入嵌进心涧皱纹的意念你侬我侬。
我们好忙啊。一路上急急忙忙,不敢出错,不能放弃。就像是专门把焦虑推到面前,时刻提醒做的不好考虑的不周全。想坐在道牙子上看孩子们骑自行车。想在厨房里一个人偷吃剩菜。想忘记洗脸还被同事夸眼睛好亮。想听一首好听有品的曲子。
是的。马蒂内斯的音乐给你这样的机会——不太长,跟着胡思乱想一阵子不打扰手底下的工作。不太难,有人问曲名出处信口就能答对。不太正,音乐中间去上趟卫生间没有人笑话。不太邪,能够与咖啡奶茶铁观音白开水各路饮料匹配。
世界总在变化,我们要跟的上。这个立陶宛小伙子肯定不是顶级的演奏家,或许他成为顶级的可能也越来越小。但是他够酷,够帅,够胆。他顶着越来越稀疏的头发、越来越明显的法令纹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劲的划水,所以成就了我们今天用这样羡慕的眼神看他。手风琴是他的翅膀,凭借这翅膀他飞翔在音乐的天空。他不是手风琴演奏家,他是个音乐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