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1957年12月1日出生,汉族,现任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电子琴协会会长、曾任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手风琴教育家和演奏家。1986年12月、1987年2月两次在北京音乐厅举办手风琴独奏音乐会。河北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其演奏专辑《琴之魂》。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手风琴指导教师的称号,所教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手风琴比赛一、二、三等奖。
李建林教授是一位出色的手风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更是一位为中国手风琴事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的推广者。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民间音调和戏曲因素的作品,他的作品色彩鲜明,创作手法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同时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
燕赵音乐网:李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燕赵音乐网的采访。首先我们就来聊聊您一生的朋友吧——手风琴。我们都知道这件乐器是舶来品,是从西方引进到咱们国内的,在您年轻的时候手风琴在中国还处于启蒙阶段,您当初是怎样的机会接触到这种乐器的呢?
李建林:首先也感谢你们对我的采访。其实我最早接触的乐器是笛子,因为很便宜,当时两毛钱就能买一支,后来还学习二胡。上了大学之后主要是学习钢琴,因为是必修课,小提琴和二胡作为选修的科目。
手风琴是我上大学中后期的时候开始接触学习的,在那之前只是见过一次,我记得是很小的一个手风琴。当时的大学讲究开门办学,每学期组织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叫做工农兵再教育,让学生们去学工、学农、学军。但是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是我们所学的钢琴没法带下去,在学校学会了很多曲子、技法,下去一个月回来就又生疏甚至淡忘了。有一个老师就说,手风琴也是键盘乐器,还便于携带,不如学学这个,可以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当时我是跟同学学习的,好几个同学上学之前就弹的挺好的了,学校师资并不完善,没有手风琴的专项老师,我就跟同学请教,自己回去苦练,那个年代的学习氛围是相当好的,大家对于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我也是,有的时候练琴一天能达到17个小时。就是这样,我开始真正接触学习并喜欢这件乐器。
我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手风琴其实不能完全被称作舶来品,它是借鉴了我们的民族乐器——笙的原理演变而来的,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成熟了继而传入国内。
燕赵音乐网:手风琴是如何变成您一生的事业的呢?在这其中一定还许多不为人知的精彩的故事吧,能不能简要地跟大家讲一讲?
李建林:也不能称之为故事,但确实有一些挺曲折的过程。首先就是在大学行将毕业的时候,学校让我留校任教,那时候是要服从分配的嘛。但在那之前的半年,也就是我学了一年手风琴的时候,我曾经到过邯郸的歌舞团请教老师提升自己的琴技,他们说我可以毕业以后去他们那里工作,我自身也非常向往演出单位,向往舞台。所以跟学校做了很多“斗争”,又哭又闹的,因为当时年龄还小。后来一个教我手风琴的同学顶替了我的名额,这是大学的一个小故事。
然后,回歌舞团的过程也不顺利,经过了很多曲折最后就不得不回到了我们县里的一中教学,当时县里有个知青宣传队,是文化馆管的,经常上山下乡的演出,我去辅导他们,做了领队,后来就自然的调到了县文化馆,终于属于文化口了。最后才又调回到了市歌舞团,兜兜转转愿望终于实现了!
最后就是在市歌舞团的三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舞台经验的积累,没事儿就在团里单独给我开辟的琴房苦练。这三年成为我真正把手风琴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的关键的三年,自身也感觉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东西。1980年歌舞团解散之后,我辗转来到了师范大学,一猛子扎到了现在。其实能把手风琴作为我终生事业的过程都是潜移默化的,我也会别的乐器,也会唱戏,但只有手风琴带给我了成绩,带给我了巨大的愉悦感,就在那些年的坎坎坷坷中,我知道这个东西可能真的像你问的那样,会成为我一生的朋友!
燕赵音乐网:谢谢您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背后的故事。那在您的音乐道路上,谁的影响对您最大呢?
李建林:其实有很多人在我的音乐道路上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如果说影响最大的,我想说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就是我大学期间的音乐专业的负责人王书文老师。是他指引我开始真正学习手风琴,给我指明了这条道路,因为钢琴和小提琴都是比较难学的,我又不是童子功,也不是专业世家,很难出来。
第二个应该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闪源昌教授,他是全国著名的手风琴教育家。教过我的次数不是很多,但是让我的琴技有了质的飞跃。
第三个是天津音乐学院的王域平教授,天音是我们国家手风琴人才的摇篮,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到天津学工学农学军的时候,王书文老师带着我拜见了域平老师,他们是同学。到我辗转到河北师范大学之后我还是时常去天津跟王老师学习深造,提高琴技。
这三位老师第一位是指路人,第二位是点拨人,让我开窍,第三位是让我的技艺日渐精进的人。另外我在北京开个人手风琴独奏会的组织者就是闪源昌老师,非常感谢他。
燕赵音乐网:说到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个人手风琴独奏会,您一定有不少美好的回忆吧,应该说这两场音乐会让您的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在这其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对您日后的艺术生涯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建林:北京音乐厅无疑是所有音乐人梦寐以求的殿堂,在当时来讲,它是最大,最漂亮,最权威的音乐厅。我把我在那里的独奏会当作是对之前积累的所有音乐财富的一个总结。因为在那之前的几年,我开始对创作有了极高的兴趣和热情,创作或改编了三四十首作品。当时中国音协的副主席时乐濛在听完我的音乐会之后评价说:李建林在洋为中用,手风琴民族化的历程中向前迈了一大步。我非常高兴,同时在舞台表演方面经验也更多了。
燕赵音乐网: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您的音乐创作风格了,大家都知道您非常善于把民族化的元素融合到作品中,手风琴民族化也是您一直以来提倡和坚持的路线。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您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及要素呢?
李建林:我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生活环境,意识形态等等所有的元素决定了我的音乐观。而且我坚持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所听到的西洋音乐也是人家的民族音乐,我们与其花毕生的精力去学习他们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发扬我们。
我们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民族音乐积淀,可供开发的资源是无限的,所以在弘扬我们自己的民乐的道路上是大有可为的。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对咱们的民族音乐是有感情的。我承认西方的很多音乐很好听,很有味道,但是,只有我们自己的音乐是我们可以切身实地感受和体味的,我们为什么不做我们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领域呢?我们的音乐又不低人一等。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的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吧。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朝刚手风琴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金杯乐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