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手风琴,现如今被视为小众化的乐器,但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却有一段永不磨灭的情怀。就如最近热映的电影《芳华》中,总会出现手风琴,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手风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群众中普及度最高的乐器。新中国成立后,几代手风琴人不断为该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在今天又有一批批手风琴新秀不断涌现出来,书写手风琴事业未来的蓝图。曹晓青教授,被业内公认为是当代手风琴的中流砥柱。他继承了老一辈手风琴人的光荣和使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为中国手风琴向国际化发展求索。今天讲述的就是曹晓青老师和手风琴的故事。
曹晓青是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的创建者,他的教学代表着国内手风琴专业的标准,然而谈起他的启蒙经历多少让人有些诧异。原来,他是从一位纯粹的业余琴童慢慢地走上专业之路的,有着从最初抵触纯粹的技术训练到找到技术与音乐的平衡,从历史的角度去寻求中国手风琴发展的方向,甚至在他的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阶段还经历了一段音乐和技术的思想挣扎。
曹老师说:“我启蒙的时候是学简谱的,但是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后就要学习五线谱,就要学习很多音乐理论,专业的制约会让我损失对音乐天然的感受,当时我自己就特别纠结。我一直在想这个好还是不好,我觉得是有好有坏。因为专业的门槛和要求会把一些真热爱音乐的人卡在了门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支撑,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知是无法深入到内部结构之中的。特别是技巧、乐理等知识的学习,对于专业学生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在附中学习的经历,让我理解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同学们的相处,也让我对专业学习的看法有了潜移默化的转变。虽然我们的专业不同,但是大家都在练习自己的专业,相互影响。尽管专业上有差异,但是要求都是相似的。”
从1979年进入附中学习到 1984年附中毕业,在这6年的时间里,曹晓青苦练技术。同时,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曹晓青的眼界得到极大的开拓。此时的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批手风琴新秀,特别是国外的演奏家让国人眼前一亮,诸如手风琴演奏家御喜美江等到中国交流都给国内的手风琴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国内长期闭塞的文化氛围。也就在那时,国外的演奏和留学资讯不断地冲击着国内。
都说心想事成,曹晓青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手风琴专业有其幸运的因素,但这与他的坚持和对事业的坚定之心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8年,曹晓青曾经到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过个人音乐会,那时学院还是没有建立手风琴专业。他说道:“手风琴专业的建立,离不开时任院长王次炤。王老师在了解我的学习背景和经历后提议,希望我能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手风琴专业。能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手风琴专业一直是我的个人梦想,但建立一个专业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毕竟中央音乐学院其他专业的标准摆在那里,手风琴要拿出一个与中央音乐学院匹配的标准和教学成绩,这才是最困难的。如果说建立手风琴专业是喜悦的,那这种喜悦也只是瞬间的,以至于我现在一直没有减少对工作的热情,总有一种紧迫感。”
2004年,曹晓青和另外几位海归人才,比如朱亦兵、薛伟、柴亮等被引进中央音乐学院。这些人才的加入,迅速地起了化学反应。而曹晓青面对的困难是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一切都要自己开创。要在国内开创和建立手风琴专业教学和学术体系,要面对很多舆论与阻力,甚至会招致一些非议和误解。不管是什么,曹晓青并不希望把自己定位于象牙塔里的“高、精、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培养的是打破专业和业余壁垒的手风琴人才,不论这些学生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但一定是全面、有极强的可塑性的。从他培养出来不同类型的学生就能反映出他的多样化教学。
专业与业余并不对等
采访中,曹晓青一直强调这样的的观点:要在手风琴的圈子里淡化业余与专业,不要把自己定位于只能教专业手风琴的老师。
2017年底,(北京)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这届手风琴艺术盛会邀请到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手风琴演奏家、艺术家、活动家,尤其是华沙肖邦音乐学院院长、手风琴家Klaudiusz Baran与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的合作,堪称是本次艺术节最有意义的一次合作,奠定了本次艺术节国际化交流的基调。而艺术节还吸引了全国各地少年宫、活动中心和各个艺术院校的手风琴教师,大家在这里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国内手风琴目前的状况及将来发展的方向。
曹晓青认为,这次艺术节越来越淡化专业和普及的界定,这是有助于手风琴发展的好现象。现在专业和普及更趋向一体化。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少年宫手风琴教师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比如,北京市少年宫手风琴教师丰雪就是手风琴演奏家谢苗诺夫的高材生。她留学回国后就应聘到北京市少年宫做老师,其实凭借她的水平在音乐学院教学也是够的。她们拉近了业余与专业领域之间的距离,也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音乐老师是专业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这种情况在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说明当代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现象也说明高端和普及正在融合,在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为明显。
为了解决专业人才的贯通问题,曹晓青又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开设了手风琴专业,解决了手风琴人才的衔接问题,提高了生源的质量。
对于手风琴专业人才的培养,曹晓青给出了肯定的观点。“我必须还要站在学院的高度思考手风琴专业教育的重点。作为双一流艺术大学,在培养学生时一定是全面且拔尖的,所以我的学生能演奏出各种类型的作品,而不是为了迎合什么口味,只教什么风格。社会需求是培养人才的标准,社会需求是全方位的,所以人才的培养同样是全方位的,甚至还要有自我创业的能力,要把人才培养到国外去。目前国内的专业音乐学院几乎都有了手风琴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立说明专业人才的蓬发展。这些院校的老师也大都是‘海归派’,未来中国手风琴的专业教育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
曹老师寄语琴童通过学习音乐,学习手风琴,能让孩子找到更理想的发展方向。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朝刚手风琴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琴童杂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