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每当这首亲切委婉、清澈秀丽的琴声响起,不禁使我联想曾钟情于这片绿水青山或以水而居的文人墨客,挥笔泼墨书画下的一张张美丽画卷、一首首情趣盎然的诗篇。乐曲那细腻充满灵气的演奏,美妙得让人艳羡,总有一种相见如故的感觉。从心底里敬佩兄妹俩在教学、演奏、创作、及论著多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被两位才华横溢、虚心好学又如此执着的手风琴艺术家深深折服。
手风琴二重奏《江南好》根据同名民乐合奏改编移植,由兄妹合作,黄立凡执笔,曾获首届中国手风琴作品“优秀改编奖”。手风琴属于和声乐器,兼有管弦乐队的交响效果,使用变音器可以模仿笙、管、笛、萧各种音色,用掌指结合技巧奏出的琶音,质感精巧、华丽。改编融入了富有手风琴特色的连接句,加入了快速同步的二声部旋律,和声方面也更为丰富,使得它别具特色,清新脱俗。
乐曲为七声宫调式,复二部曲式结构,由引子和音乐主体A、B及尾声四个部分构成。引子润丽清晰,韵味深长的笛声,委婉绵长的从晨雾依稀里袅袅飘出,令人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泛舟流水于画中。
第一部分:中速,平稳,亲切有叙述性的,和弦色彩较柔和。优美婉转的两个声部追寻着对位旋律一路展开,仿佛在上行与下行之间左右逢源,游而不离,就像一对翩跹的江燕唱答呼应,活脱脱把一幅春雨绵绵、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广角镜头轻轻地推到我们眼前... ...细听,每一个音符的装饰都精致得像江南的瓷器一般,轻巧、细腻得耐人寻味;琴音轻盈飘逸,婉约多情得叫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安安静静地释听解读... ...再听,抑扬顿挫之间的小桥、流水、青色的石板路、绿色的苍苔... ...遐想中的山青水润,曲折的廊桥水榭,分不清哪儿是诗,哪是画儿... ...渐渐地,朝日徐徐生辉,石板亮了,青苔亮了,小桥、流水也亮了,亮成了一帧五彩斑斓的梦幻,拼出了一幅烟雨濛濛的水墨江南,那是一幅任凭所有人都能够辨析得出的声色图画。
第二部分:热情的,旋律有起伏,变奏速度逐渐加快。豁然,副部主题展开,好似雨后天空绽放的一道优美的彩虹... ...远眺,碧水山青盎然生机,秀美如画、曼舞如诗... ... 近闻,高八度顿音清脆的节奏像是要把我们从这陶醉的梦中唤醒,荡起阔别已久对故乡的思绪。主奏手风琴模仿南笛“迭音”、“倚音”奏法的炫丽旋律明快流畅,和着辅奏丰满、醇厚的低旋插入,此时,惊奇的我们不难感到,江南不仅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般的景色,更有江南人那温柔婉约的性格与淳朴豪放的情怀。
尾部一大段华彩乐段轻快明朗,欢欣跳跃地拉起我们继续前行。同步的二声部旋律,低声部洒脱豪放、高声部流畅起伏,富有手风琴特色的快速连接句使得气氛愈加浓烈活泼,随着一波又一波逐渐欢快的主题模进、演变,把我们的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高亢舒展的氛围中结束
有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可是,哪一篇具有诗意的美文不是在用“音符”弹奏的呢?只是,有的人弹出的是高山流水,有的人弹出了闲庭信步... ... 试想,乘上乌蓬船,捧一杯阿婆茶,嚼几颗茴香豆,在水声里闲坐,看小巷里丁香似的江南女子撑着油纸伞,默默地走近... ...又走远。或许,你真的会梦想着,在一个烟花的季节,一个人悄悄地到江南去,到那个“江南梦”里去。
令人悲痛的是,黄立平先生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巨大的悲恸对立凡的打击如同晴天霹雳,她不仅失去了手风琴演奏的默契搭档、而且失去了亦兄亦师的音乐创作的引领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失去了一位最为珍视的知音!就像这样一把油纸伞,感情的天地虽小,却充满了兄妹两人的深厚情谊。很多人认为“伞”与“散”同音,但事实上伞是“聚”和“散”的统一,有聚才有散。
《江南好》,宛若一朵涟漪绽开又划过,映出岁月繁华与蹉跎,人间冷暖与沧桑,犹如潜藏于心底里那柔软的一方净土,淳朴而淡雅,冥冥中又带有一丝忧伤。此刻的我,一半,被江南的细雨浸透,另一半,已被懍伤的泪水模糊... ...
又值清明时节,日暖风清、翠柏凝春。此刻,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聆听手风琴二重奏《江南好》。深情委婉的琴声犹如一溪明净碧澈的清泉,一遍又一遍地在我们心中缓缓流淌,浸润着我们无限的怀念和哀思,我们静静地追思,深切地缅怀手风琴演奏家黄立平先生,并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手风琴改编《江南好》黄立凡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