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一家子和手风琴的一世琴缘
1.一个“夹箩”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的苗族山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苗山孩子。敬酒歌、情歌和芦笙熏陶着我和小伙伴,我却被一个“夹箩”编写了另一个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岁吧,我的三个舅舅由于太喜欢我,经常把一个“夹箩”弄在我背上,看着我背着“夹箩”摇摇晃晃的走路的样子哈哈大笑。那时候我只觉得背上好重,超级讨厌那个“夹箩”!
慢慢长大了,才知道那个“夹箩”原来是叫“手风琴”,是1957年我外公到中央民族学院进修的时候买回来的。原本我外公家是基督教教教会家庭,受基督教的影响,他们都喜欢音乐,于是趁着到北京学进修的机会,省吃俭用的买了那么一个“夹箩”——32贝司手风琴,品牌已经想不起来了。
2.背着手风琴的山村女教师
琴买回来了,外公不会拉,母亲却经常拉。区里边经常有活动,母亲当时是一个小学代课教师,区里边有活动,经常被派去参加活动,于是就她背着这一台32贝司手风琴,拉个右手单音,也能把《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拉得有模有样,“六一”活动也能为学生合唱拉拉伴奏。虽然没多大点演奏水平,在那个年代,也是小有名气,大家都觉得很有出息!
3.听琴入迷的“叫花子”
也许都有一份琴缘吧,我父亲在毕节耕师读书的时候也特别爱手风琴,只要听到有人拉琴,追着琴声就去了。
先是远远的听,慢慢的越走越近,最后倚在人家门框上看得入迷。由于穿着破旧,经常被人家当叫花子撵走!
听父亲说起,有一次他走进区政府里,无意间看到一台手风琴放在那里,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拎起琴就拉了起来,结果吵到别人午休而大吵一番。
4.省吃俭用为买琴
经过了这些事,加上原本就热爱,于是父亲决心要买一个手风琴!
我八岁的时候,我父母省吃俭用攒了一两年的工资,花了三百多块钱买了一台60贝司“百乐”牌手风琴,在那个录音机特别流行的岁月里,有那份钱不买录音机却买手风琴,很多亲朋好友都想不通。
5.琴声飘着酒的香
琴是买来了,没人教啊,咋办?听呗,收音机里经常播放手风琴演奏或伴奏的音乐,父亲只要一听到音乐来了,不吃饭都行,只差没把收音机里的人拽出来亲自看一看人家是怎么拉琴的了!
靠听是无法学的,于是父亲写信到手风琴厂家咨询有没有教材,厂家刚好办一个培训中心,他们有教材,就邮寄了一本初级手风琴简谱教材回来。我父亲如获至宝,天天研究天天啃。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居然弄出一点名堂了。每当夜幕降临,在小村旁的大石头上,父亲喝着酒拉着琴,我们一帮小孩围在他身边,品味着琴声里飘出酒的香,一旁的父老们的烟巴斗似乎也冒飘出了一串串音符……
6.突如其来的琴声
在父亲的指导下,我也会在键盘上拉一些简单歌曲,专拉键盘这边我就拉了两年。
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已经离开父母到区里边的中心完小读书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去还没走到我住的地方,耳边突然传来一阵优美的音乐,心里一颤:“啊!是手风琴!”从来没听过那么优美的琴声啊!禁不住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我住的小屋,屋里挤满了一帮人——我父亲和他的朋友们。我到处寻找拉琴的人,没想到手风琴音乐却是从一个录音机里传出来的。他们有说有笑,讲述着另一个故事。
7.放羊看马的苗家汉子
原来我父亲打听到邻县赫章韭菜坪大山下住着一个放羊看马的苗家汉子,此人虽然一天背着一壶老土酒,骑着大马放着羊,在韭菜坪大草原上过着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放牧生活,却深藏着一手鲜为人知的手风琴演奏技能。他竟是部队文工团的退伍军人,在部队学的手风琴,名叫张志强,和我国老一辈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张自强先生差点同名。
8.艰辛的访友之路
得到这一消息,我父亲立马准备,磨上一袋炒面,打上几壶包谷酒,背着手风琴,一路山路走了十来个小时。饿了吃一口炒面,渴了喝一口山泉,累了喝一口酒,终于访到了那位张志强伯伯。两人一见如故,吃着火烧洋芋荞粑粑、喝起包谷酒、拉着手风琴,三天三夜也摆不完知心话……
又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借到一台录音机,又磨上一袋炒面,打上几壶包谷酒,背着手风琴,约上两个好友,又走了十来个小时的山路,再次拜访了他的那位好友。
9.初识手风琴音乐
这一次,父亲利用了当时的先进录音设备,录了一盘磁带,从这一盘磁带里,我知道了《埃及舞曲》(后来知道这首曲子也叫《A调舞曲》)、《远航归来》、《喀秋莎》……
从这一盘磁带里,我领略了手风琴左右手配合起来是那么的优美动听,也感受到张伯伯那一双牧羊劳作的手演奏出的手风琴音乐是那么的让人神往!
只可惜那位张伯伯英年早逝,我听着他的手风琴音乐长大,却从来没见过他一面。
10.自学之路,小试锋芒
假期回到家,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听磁带,没有琴谱啊,靠听咯,再加上父亲的指导,我居然学会《埃及舞曲》,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表演了一番,获得了“小手风琴手”的称号。
从此,手风琴就一直伴随着我,没有教材,自己想办法,再邮寄了前面提到的教材的中册和下册,借助之前的一点基础,自己摸索着学,三本教材伴随我读完初中,让我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学会了《山楂树》、《微笑波尔卡》等手风琴曲,在我的影响下,弟弟也跟在我后面学会拉一些曲子。
一不小心名声外传了,一些来自基督教会的苗家汉子慕名而来,经过交流学习,他们也学会了一定的演奏技法。
11.师范生活,音符起舞
由于父亲早逝,我差点辍学。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好不容易考上师范,居然是靠着拉手风琴考上的!考官还很惊奇,咋还有考生会拉琴,还能左右手配合,还能拉和声!
在师范的校园里,到处是艺术氛围。教室里、树林里、草地上都能听到有音符在飘荡!在那里,我遇到我的手风琴恩师——罗德铭老师,在他的点拨下,我玩命的练琴,很快练就了一曲《西班牙斗牛士》,成为织金师范的小演奏家。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我为祖国守大桥》犹如火车轰隆隆疾驰而过、《牧民之歌》展现辽阔大草原的豪迈、《马刀舞曲》再现英雄的战场……
12.我和手风琴有一个约定
一晃,从九岁接触手风琴,到现在三十来年了,我没放弃过手风琴,还摸索着学习了巴扬传统低音手风琴、巴扬自由低音手风琴。
除了平时教学和演出需要之外,每逢朋友相邀野外聚会,我都会带着琴,和朋友一起边拉边唱,其乐融融!
因为我和手风琴有一个约定,要陪着爱人、亲人和好友,一直拉到老!
作者简介
罗耀阳,1978年出生于贵州纳雍的一个苗族山村,自幼因家庭文化熏陶,热爱手风琴,在没有老师指导下坚持自学。1996年背着手风琴考上贵州省织金师范音乐专业班,通过三年努力练琴,练就了《西班牙斗牛士》、《我为祖国守大桥》、《马刀舞曲》等手风琴名曲,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活跃于教学与群众文化活动第一线。
发表评论